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媒体建大】李安桂和他的“春夏秋冬”
编辑: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8-09-02]       阅读:

    春夏秋冬对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安建大)教授李安桂而言,并不是四季轮转那么简单。他所负责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利用空调、通风、供暖、制冷等人工方法创造室内环境的“春夏秋冬”。
  四载春秋,一朝起航,毕业的学生们向着更大的梦想出发。满怀不舍,李安桂挥手送走他们,转身又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四季轮转,今年已经是第32个年头了。一路走来,三尺讲台和一方书桌里,藏着他人生的意义。
  7月23日,正值节气中之大暑,天气酷热难耐,西安建大的图书馆里却一派清凉。穿过高高的书架,我们在图书馆的最里面找到了李安桂的办公室。前一天晚上,他刚风尘仆仆地从福建仙游抽水蓄能电站赶回学校。一讲起自己和教学、科研密不可分的“春夏秋冬”的故事,他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学人小传


  李安桂,山东寿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首批陕西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他以人工环境调控与保障为研究目标,在通风空调气流组织、地下环境控制及输配系统减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11项。

  悉心育人爱为本
  在李安桂不大的办公室里,沿着墙根的地方都被齐腰高的书堆满,30多年的工作资料将两组大书柜塞得满满当当,写着中文、英文的奖状、证书、奖杯只能放在书架最靠边的位置。
  每年夏天,李安桂的头等大事都是批改学生论文。他随手拿起书堆上的一本论文说:“除了本校的,还有其他学校的论文不定期地邮寄过来。这个白色封面的是清华大学的,那个红色的是重庆大学的。”
  这样厚厚的论文,李安桂一年至少要看20本。在他看来,学位论文是学生一段学习生涯的句号,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是对过去几年学习及科研情况的总结,更是面对未来的一场实战训练。他指导的很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课题,在学生们毕业之后都作为“嫁妆”带走了,以便让他们在新工作单位能够基于此继续研究。“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因此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这让我非常高兴。”李安桂说。
  他的理念,源于求学期间老师的言传身教。
  1984年9月,李安桂到西安建大(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戴庆山教授。戴庆山是西安建大环境卫生系的创始人之一,曾参与过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多项重大工程通风空调的设计工作。
  在学习中,李安桂体会到气流组织对室内环境营造的重要意义。为找出一种更合适的气流组织,他进行了大量调研,在对当时的各类型空调风口分析后,设计出各种新方案,并加工成样品,进行试验测试。大自然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了他启示。李安桂和导师一起,设计出一种时强时弱的脉动风口及波浪式气流组织方式,这个成果在他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中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这一气流组织方式,也在后来的空调及风扇设计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深耕30余年,李安桂深入工程实践的第一线,解决了近百个大大小小的工程疑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李安桂有意引导研究生们基于工程实践需求,解决技术难题,然后进一步提炼共性科学理论问题并深入研究,培养他们基于工程问题导向进行科研立题的能力。
  相伴几春秋,古城盼捷音。多年来,李安桂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累计培养博士后、博士25人,硕士生百余人,获得“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工作之余,李安桂时常挂记着毕业的学生们,他们多数已成为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骨干力量,有的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和研究骨干。
  寻找时代命题的答案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一些工程实践领先于世界。实践提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问题就是研究方向,工科学问往往蕴含在工程实践中。”李安桂说。
  作为我国能源体系、清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站的安全运行极其重要。而水电工程热湿环境问题所引起的设备故障等问题,会直接威胁到区域电网和国家能源安全。“我们多年来致力于地下水电工程,乃至地铁工程及隧道工程的空气环境保障及火灾通风排烟控制技术。”李安桂笑着说,他们所做的是创造人类春天,为生产、生活保驾护航的职业,但是这些人们往往看不到,因为都是隐藏于工程中的。
  对李安桂来说,第一次来到水电站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纵横交错的廊道、高大的地下空间和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设备所产生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样的环境让李安桂着实吃了一惊。如何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调控好这类地下高大空间的热湿环境,成了他寝食难安的心病。
  从炎热的西双版纳景洪水电站,到严寒的东北白山抽水蓄能电站,李安桂踏访了国内50多个大型水电站,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测试、试验及模拟研究,研究解决了水电行业地下空间环境技术涉及的一系列难题。他的研究成果克服了传统混合通风模式的弊端,研发出了包括高效送风模式——竖壁贴附通风方式及气流组织设计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为高大环境控制和节能、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安桂的研究成果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水电建设工程的地下热湿环境调控领域得到应用,对保障人体健康和工业设备环境安全、促进我国水电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这份对科研的热爱和担当,让李安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绩。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上游、安第斯山脉中部,有一座被誉为厄瓜多尔“第一工程”的水电站——科卡科多·辛克雷电站(简称CCS水电站)。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8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的见证下,CCS水电站正式宣告竣工发电。这是目前我国在海外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设计之初,在极端潮湿的气象条件下,如何保证CCS水电站发电机组设备稳定运行和电力安全,成为横在工程人员面前的“拦路虎”。李安桂团队雪中送炭,使CCS水电站设备能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稳定安全运行,让“中国设计”迈向广阔的世界舞台。
  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地铁环控系统作为生命安全保障线工程,担负着营造健康舒适的空气环境、故障保障或火灾情况下人员避难逃生的重任。
  李安桂团队同几家设计及研发单位历经十多年研究,突破了地铁环控通风空调系统占用空间大、能耗高的瓶颈,首创了高效柱体空气湖通风技术,发明了输配系统减阻降耗系列新技术,攻克了地铁环控技术系列难题。该技术发明成果所涉及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技术装备及专用产品,被众多设计院及生产企业推广应用,为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装备制造国产化的战略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引领了国际地铁环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因此获得了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李安桂常说:“为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时代在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只有紧跟学科前沿,将这桶水常换常新,站得更高、眼界更宽,才能充当学生的引路人。”
  行者无疆,科研永远在路上。李安桂经常给学生讲,选择有价值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坚持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淬炼与成长。


记者:侯燕妮 文/图

来源:《陕西日报》2018年9月1日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联系邮箱:jdxcb@xauat.edu.cn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