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母校西冶常相忆 心灵深处总感恩
编辑: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6-06-13]       阅读:

樊宏康

1966年夏,我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后,填报高考志愿时在“第二表”中填写的第一个学校就是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没想到“文革”开始了。在学校“晃荡”两年多后,下乡插队,之后被招收进入建筑公司当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我如愿以偿考入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此时的我已近而立,开学那天女儿出生刚满十天。

1978年2月入学,1982年元月毕业分配、陆续离校,我们这一届度过了难忘的四载大学生活。毕业证书上填写的毕业日期为“1981年12月31日”,这一细微之处反映出学校在那个年代、特殊时期管理上的严谨。我被分配到国家建筑工程总局西北建筑设计院(1982年更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1992年更名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工作至2008年12月底退休,其中自1996年3月起任该院院长。

人生轨迹上总会有几处重要时段或节点、拐点,大学经历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时段之一。从幼儿园经小学、初中、高中等漫长的求知历程到进入大学生活,此时的“情结”对于同学们是丰富多样的,但多数人的共识是:在这里将要告别(或暂时告别)校园,在这里将会有走进社会前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最后一搏!无论对其珍视的侧重有何差异,大学生活都将是大家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光;对我这样的“老三届”学子,更是弥足珍贵,是人生的“拐点”,必将为日后留下珍贵的、难忘的记忆。

“文革”刚结束,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如同久遭大旱之年的大地幸逢润雨。尽管当时物资匮乏、经济条件有限,同学们没有任何抱怨,能填饱肚子就行,教室、宿舍、食堂之间“三点一线”、行色匆匆是四年生活的“常态”。

晚自习教室熄灯时,大家不约而同地“哎呀!”以示“抗议”,宿舍熄灯后,不少同学在被窝打手电筒继续学习!阶梯教室“抢占”座位,是那时的一道“风景线”,虽说是“抢”,大家也保持了谦谦君子的学子风度!班上同学年龄相差最大达十一、二岁,入学前数理化、英语等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大家学习上互帮互学,生活上相互照应,其乐融融。

学校教职员工,无论是教授、讲师、政工领导、辅导员,对教学和管理充满激情!十年浩劫,大学是重灾区之一,“文革”结束,他们多年被压抑的真情和动力迸发、解放出来,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对学生尽心尽力、充满关爱!

 

我校并校初期教学主楼阶梯教室的授课场景

 

大教室,老师认真、辛劳讲课的情景历历在目:硕大的黑板被粉笔写满、擦去,再写满、再擦去,纷纷扬扬的粉笔末给老师添加了不少“白发”;同学们为之动容,时有最前排的学生冲向讲台帮老师擦黑板!下课了,同学不约而同围着老师求教,“逼”得老师迟迟不得离去,甚至影响到下节课程。

系党总支、办公室的老师、辅导员,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关心备至。当年正规教学刚刚恢复,教材不齐全,学校和老师千方百计搜罗购置,甚至组织编写油印教材资料,第一时间分发到同学手中。

毕业实习,学校安排我们专业去宝钢,使我们见识到宏大的工业建筑施工场面。我们具体被安排在1#高炉工地,德国进口的德马克300T履带吊、日本进口的2400t-m塔吊等,在当年国内都属难得一见的先进设备;遍地堆满各类型号的钢管桩材,60m深1200mm口径的管桩;等等,对于像我这样日后主要从事民用建筑设计的同学,这次实习真是难得的工程实践机会,让我们大开眼界!

尽管大学毕业后的路还很长,但大学四年所学到的知识,对于个人日后工作是重要的基础!并且,母校“创新、求源、笃实、自强”的校训,“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校风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人生。

自1982年元月进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做过一段时间的建筑工程设计和技术工作,期间曾被派往香港中国海外建筑工程公司,做过近四年时间的工程设计和管理,之后逐渐转入设计企业的管理岗位。由于上学前在建筑公司任钢筋工工长,大学期间学的是工民建专业,进院后熟悉结构设计工作较快;还曾在院参加了建设部下达的《抗震区空心砖承重结构住宅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

遗憾的是,自1988年起服从组织安排开始走上管理岗位,渐离了专业技术工作。当然,在后来的工作实践中,我也逐渐认识到做管理工作,让视野更为宽阔,工作中面对企业经营、质量管理、科技进步、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企业文化等领域,面对各种复杂的矛盾,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尤其担任院长期间,经历了全国勘察设计行业“改企建制”、原设计单位陆续改制为企业并全面推向市场,以及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等等大变革时期,经受了磨练和考验。

我们带领管理团队,努力凝聚全院职工,在建筑设计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共同发扬“爱院、敬业、求实、创新、奉献”的西北院精神,艰苦奋斗,不断为院创造经济效益、创造社会效益,推动技术创新,创建设计品牌;不断加强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改善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发挥和保持大院应有的作为、应有的地位,逐步确立并始终坚持推进了“持续建设一流强院”的企业战略目标。

在大学毕业后至退休的整27年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每取得成绩和进步,需要依靠个人奋斗,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这些,都与在大学时代所受培养和教育、受到校园奋进精神的熏陶密不可分。那个特殊年代,母校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工作激情,校友孜孜以求,老师诲人不倦……许多场景印入脑海,时时影响、激励和鞭策着自己。当工作中因遇到暂时迈不过的坎而苦恼时,怀想起校园那段远离了纷争的诗意田园般生活,回忆总让我浑身放松下来,精神得以小憩……

因单位坐落于西安,与学校联系较为方便,所以我也曾任西安校友会副会长。这么多年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通过校报《西安建大报》,时常得知母校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发展,关注幸福校区及草堂新校区的建设,等等。内心稍感安慰的是,主要是自己在院长岗位期间,在校企联合办学、学术交流、为学校代培硕士研究生等方面,为母校做了一些事情。现在回想,深感做得不够;退休了,已是不能弥补的憾事。

 

本文作者近照

 

时光荏苒,不觉间,毕业、离开学校已经35年!同班学友半数以上已经退休或临近退休!大家天各一方,难得的见面、聚会中,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忆说起在母校的美好时光。大家毕业分配到不同工作单位,工作环境不同,发展机遇有异,但都因曾在校园经受了良好教育,校训、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所以都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奋进向上,分别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大家默默实践着我校教书育人的宗旨,走好人生,共同汇聚起回报母校、感恩母校的永久情怀。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联系邮箱:jdxcb@xauat.edu.cn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