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师者 | 张耀君:为人师表勤耕耘 三尺讲台写春秋
编辑: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8-09-11]       阅读:


      张耀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纳米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处理分会委员。
      张耀君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和行动上拥护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勤奋耕耘, 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展示了一个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精神风貌。



为人师表勤耕耘,三尺讲台写春秋

      三尺讲台默默奉献造就栋梁,甘为人梯鞠躬尽瘁谱写人生华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耀君教授忠诚党的高等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专心致志的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答疑解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辛勤耕耘在本科生教育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主讲了十多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为了不断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他刻苦钻研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实际特点,不断地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诱导式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施教三功贵在诱导,授予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是他教学的不懈追求。
      在长期担任《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正确掌握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了解有机反应机理,贯通各个章节的知识衔接,各种复杂性能鉴别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废寝忘食的制作精美的 PPD 课件,采用连线的方式,将相关的反应相互连通,以动漫的形式,将复杂的反应机理分步展现。为引导学生用专业术语表达能力,课程将所有的大小标题皆用双语表示,同学们对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务处 2013 年出版的《我最喜爱的一门(堂)课征文获奖作品汇编)》中,学生是这样评价的“张老师上学期给我们材料专业五个班带有机化学课,他的课是出勤率最高的,宽敞的南阶教室几乎每次都座无虚席,这也源于他讲课的魅力以及知识的重要性所在,每节课都很精彩,都受益颇丰;每次的讲课都是精品,不仅在于他对岗位的尊重热爱,对同学的认真负责,更在于他精致的没有丝毫时间荒废的课程安排。”
      在长期担任《环境科学基础(双语)》、《材料工艺学 II》专业基础课以及《纳米材料(双语)》、《专业英语》等专业方向课程的教学生涯中,他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勤奋钻研,奋发进取,坚持终身学习,用新理论新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并注重于知识的传承与发扬,为了使高年级本科生能够尽早接触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动态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在开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讲座”课中,以自己在国外的留学及科研经历,现身说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该领域的发展态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奋斗的献身精神。在长期担任大四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四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存在对无机材料的制备方法存在知识缺陷,同学亦存在专业外语匮乏的实际情况,为了采取补救措施,他利用周末及节假日,查阅大量的国外有关无机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基础知识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在教务处的支持下,编写了《纳米材料(双语)》讲义供学生学习,每次新一届学生使用前,都要对该讲义进行多次修改,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讲义的内容。在传授新概念、新理论、新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表达能力。他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教风和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他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经过多年的修订,《纳米材料(双语)》第二版已经成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他十分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亲自编写“材料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讲授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方法,启迪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论文中,严格指导学生从课题的确立,资料的检索,工艺路线的实施等的每一个环节。几乎没有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解决学生毕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亲自动手进行示范操作。由他指导的本科生连续七年荣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三次荣获校级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他连续四年荣获校级优秀主讲教师、多次荣获校级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校级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校级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除了繁重的本科生教学任务之外,他还承担了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他经常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孜孜不倦,锐意创新,教学中采用英语教学,启发学生的研究思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方法。他淡泊名利,潜心研究;视野开阔,学术思想活跃,密切跟踪和把握国际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的最新动态,把最新知识,最先进的表征方法传授给学生。在课程教学同时,他还承担了多名硕博研究生的指导任务。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认真选题,精心安排每位研究生研究方向。在课题组内实行每周一到二次的学生学术交流活动,由学生介绍课题的研究进展,讨论存在的问题,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要求学生的研究瞄准国际前沿,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身为博士生导师,他治学严谨,用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个人品质造就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由他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三次荣获校级优秀博士、硕士论文,他自己也荣获校级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治学严谨造诣深,学科建设为己任


      作为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带队人,他义不容辞的担当起学科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任。学科建设是专业的灵魂和生命线,对学科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他经常组织教研室反复论证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和发展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将学科分为不同的课程群,使有经验的教授、副教师担任核心课程的主讲老师;建立学科人才梯队,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凸显专业特色和优势。
      他站在学科前沿,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科方向,在学术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甘为人梯,注重传帮带,热情帮助青年教师熟悉业务,近三年指导了三位年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每年都要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讲课比赛,通过比赛以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构成要素的认识,对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备课所以及的课堂讲授艺术、技巧等环节进行指点,在 2009 年的材料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粉体工程教研室的青年老师囊括了所有奖项,令人振奋不已。
      他勇于攀登,在领导的组织下,锐意进取,积极组织起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科新专业的申报材料,积极探索新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为科学合理的建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专业的培养方案尽职尽力。他认为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十分关注课程体系建设,躬身践行,周密策划,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规范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知识单元及知识点,使主干课程有章可依,教学质量大为提高。为了尽快健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认真起草“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点申报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材料,为该新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以及传统专业认证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积极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起草“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学科建设的新模式,目前参与的学科建设项目有:国家级“材料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材料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教育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校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并积极撰写学科建设论文,以材料工程的学科建设为己任,科学合理,前瞻创新的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他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及优秀教案二等奖等殊荣。

微观奥秘勇探索科学研究结硕果

      近年来,他在纳米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研究中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丰硕成果。新型一维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开辟了太阳能光催化材料研究的新领域。建立了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的能量转换效率及产 H 2 的量子产率的理论评价体系。合成了未见报道的新型纳米半导体-分子筛的复合材料系列光催化新材料,开拓了太阳能可见光分解水制氢的新途径,丰富了分子筛光催化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的新品种。探讨了利用太阳能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过程中的电子输送、带隙位置、吸收边及反应机理等的基础科学问题。为进一步把该先进材料推向工业应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及实验基础,为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对质子膜燃料电池的复合贵金属催化剂(Ru-Pt)的失活机理进行了原位表征研究,揭示了其 CO 中毒失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规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条旨在工业可实现的条件下,合成高比表面积的多组元氮化物无机新材料的新方法,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表征研究,数十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同时,开展了石化行业的油品深度加氢脱硫脱氮新型催化剂的研制;乙烯齐聚制备α-烯烃;新型原油降凝剂的化学合成;自由基反应制备高分子乳液;新型感光材料的合成等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探索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粉煤灰,矿渣,钢渣)资源化制备新型无机聚合物胶凝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对碱激发的本质及反应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 15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80 余篇,出版教材 3 部,专著 1 部,获国家发明专利 40 余项;先后承担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陕西省重点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数十项,先后 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高等学校科技二等奖、校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获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等。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联系邮箱:jdxcb@xauat.edu.cn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