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一座城市的建筑是默默无声的诗人,它用独特的语言展现着一座城市的风格、品位和文化内涵,更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它城的符号之一。西安的建筑承载着西安城市文化的精髓,或者可称为城市之魂。9月23日上午,隋宇文恺营造纪颂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落成,补绘完整的《长安图》也刻在碑上。“此举不仅仅是要展现学术成果,把西安城市规划的脉络展示出来,更是意在仰望星空,敬畏历史,思考如何传承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自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刘晓君如是说。
穿过白山黑水扎根西安
时光荏苒,记忆回到60年前的一个清晨,数千名东北工学院建筑系的师生从白山黑水间出发,落户古城西安。从此,建大人与这座城市,伴着晨钟暮鼓,相伴相生。
“作为土木建筑类的‘老八校’,这座学校汇聚了建筑艺术界的精华,大家带着一腔热情,齐心协力,投入到建校工作当中。从此爱上了西安,爱上了羊肉泡馍,爱上了雁塔晨钟、曲江流饮,从年轻的‘西安娃’一路走到‘老西安’。”刘晓君告诉记者,60年来,建大培养出大量的建设人才,他们的才华在一个个人文景观、城市规划、大型建筑项目等城市建设中,通过一个个建筑作品将‘中国风’即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出来,与古城西安融为一体,传承下去,不忘初心。
60年来,学校依托在建筑设计、城乡规划、新型结构体系、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影响力,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投身陕西,尤其是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先后完成了西安报话大楼、开元商城、万达广场等建筑设计,完成了大明宫遗址公园、汉长安城未央遗址公园、汉阳陵遗址公园、明德门遗址等大遗址保护规划设计,完成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汉阳陵帝陵遗址博物馆、大唐西市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遗址博物馆设计,以及西安市高新区规划等重大城乡规划建设任务。其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程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奖。
把历史文化融入西安建筑中
传承文明是高校非常重要的职能。“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遗址和文物古迹遍及城市各个角落,她所拥有的价值和特色是独特的。把西安的历史文化脉络传承下来,作为西安的高校,我们自觉担当着这个责任。 60年来,我们做出了不少市民满意、中国风格的设计作品。”刘晓君说,60年来的建大人早已在西安扎根发芽,西安的文脉早已融入建大的血液中。
为了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减少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并保护这些珍贵古迹、遗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和科学实验,先后进行了地铁下穿钟楼、地铁振动对城墙的影响等项目的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施工方案和文物建筑保护方案,既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开展,也对古建筑进行了有效保护。
“乘坐西安的地铁,带你穿越汉唐风韵,领略诗意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位教授这样对记者表示。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西安建大完成了一大批城市景观、风景旅游区景点创作,先后承担完成了西安市地铁标识及导视系统以及一号线、二号线及延伸段、三号线人文景观墙的设计、制作与安装工程,使西安地铁很好地承载了西安的城市文化,充分体现了古城西安的人文积淀和文化氛围。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990年5月,西安建大的专家学者们接到修复黄帝陵的规划任务。修复黄帝陵,这是任务,也是使命。”建大一位老教授回忆起当年的事仍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由西安建大等规划设计组编制的《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大纲》于1993年7月经陕西省政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审定批准,成为黄帝陵整修和保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建于唐长安西市遗址的博物馆,西安建大设计规划把保护遗址放在首要位置。“站在玻璃‘地板’向下看,可以看到玻璃覆盖之下千年前的车辙遗迹、砖砌水沟、房屋墙基、残存的街道。文物在底下,游人在上面观看,不破坏周秦汉唐古都文脉的延续。”
宇文恺是隋代建筑规划大师,他设计规划了古长安城。刘晓君说,此次宇文恺营造纪颂碑设立,是将西安古城的规划发展脉络呈现出来,传承古老文脉,也是鼓励学子不忘以人为本,脚踏实地,在城市建设中带给市民更多的福祉,并将传统文化传递出来,传承下去。
科研成果转化助力西安发展
据了解,围绕西安市支柱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西安建大发起和参与组建了陕西省“三废”综合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环保产业联盟等1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技术转移、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先后与多家企业组建产学研联合开发机构,通过共建技术中心、产业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的产学联合开发机构和实体,促进科研成果在西安市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十二五期间,建大先后承担了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科研项目近3000项,经费达8亿元,其中30%来自于西安。”采访中刘晓君告诉记者。
在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方面,西安建大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水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关键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到工程应用的系列创新型成果,实现了对水源水库污染的有效控制,保障了城市饮用水安全。
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面,西安建大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公式渭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工程”、“阎良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等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此外,西安建大研制的新型结构材料高延性混凝土,在2015年冬唐代韩休夫妇合葬墓壁画整体搬迁工程中应用,成功解决了国内首例唐墓壁画整体搬迁的难题。
建大还提出“环建大创意设计产业带”构想,依托自身的优势学科,筹备校本部周边环建大地段的科技资源,打造西部最大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为特色的新型产业带……
“建设更多有西安‘味道’的城市建筑。”风云一甲子,展望未来,刘晓君说,建大人将为西安,为西部培养更多建设人才,用更多建设成果支持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支持经济结构的转型,支持产业的转型升级。
《西安晚报》记者任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