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明科在灾区支援。邓明科团队供图
中国青年网西安5月10日电(阎梦圆 记者 高琦)2008年汶川地震,年仅29岁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邓明科作为建设部第一批派往重灾区的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之一,被满目疮痍的场景震惊了:房屋夷为平地,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惨烈,简直就是人间炼狱。从灾区回来之后,邓明科和他的团队立志要研发一款坚不可摧的新材料来对抗大自然的灾害。
邓明科教授团队走访多处进行调研。邓明科团队供图
经过5年的不间断研发,和大量试验和理论数据积累,在2013年邓明科团队研发的高延性混凝土成功试点应用到实际工程,并起到了预想的效果。新材料的拉伸性能达到普通混凝土的50~200倍,实现了“裂而不坏”,被称为“可弯曲的混凝土”。
2016年,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资助下,经过上千次科研试验,邓明科教授及团队成员研发出“高延性混凝土”的新型结构材料,并成功应用于房屋加固、建筑结构等领域,获得了四十多项国家专利,被同行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技术。邓明科说,即使遭受到汶川地震震中的强度,房屋也不会出现有害裂缝,更不会出现坍塌。
通过振动台试验,经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过的民房,历8级地震仍完好无损。邓明科团队供图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性,避免灾难再次上演,邓明科决定将“高延性混凝土”推向市场。在学校的帮助下,他幸运地邂逅了西安环大学创新产业带,获得了立项支持、宣传推广和走入市场的“政产学研用”全程服务,并和校友一起成立了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组建了专职的推广团队,实现了产学研用一体化。
目前,高延性混凝土已应用于西安市各地区200余栋中小学校舍以及办公、商业和住宅楼的加固。并于2016年起,在安徽、山东、山西、福建、广西、北京、青海等省市也得到了推广应用。未来,这项技术还将应用在交通、水利等多个领域。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邓明科团队供图
2016年7月,邓明科带领团队跟随西安环大学创新产业带的脚步搬迁至西安创新设计中心。作为西北最大的众创空间,西安创新设计中心有很多像邓明科教授团队这样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和创新队伍,他们在这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之路,在创新创业的洪流中找到了“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的机会和空间。在邓明科看来,这次的创业是带有社会责任和情怀的创业,虽然过程是艰辛的,但产品研发出来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是莫大的。
谈到未来,邓明科说,将与相关企业密切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道路,形成集成示范,继而与西安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合作搭建平台,整合产业链资源,鼓励建筑领域更多有想法有追求的创新创业者,为土木工程领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