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经济新闻网】赵祥模:促进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
编辑:笃实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3-08]       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从事智能交通领域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已有30余年,他经常深入一线调查研究,2023年提交的全国两会建议包括陕西布局建设含能材料或空天动力国家实验室等,2024年,他更关注新质生产力、智能汽车技术研发及应用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赵祥模。

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新质生产力包括哪些关键要素?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

赵祥模: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科技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具有开辟产业新赛道、构筑竞争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引擎”功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其客观上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这其中包括两个要素: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只有解决好上述“人”和“物”的问题,才能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筑牢坚实基础。

解决好“人”和“物”的问题,其前提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当前客观形势来看,我们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兴产业。近年来,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行业发展比较快,就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将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人是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能动主体,高校应以更加主动的精神和更加有效的作为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更多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具体而言,高校既要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又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与服务机制,加强成果转化专业机构建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有关评价、评估、评审等工作中,高校可以结合科技创新实际情况,增加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等指标的权重。当然,高校也应用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专利转化激励,促进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脱颖而出,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智能汽车发展趋势是自动化、绿色化、共享化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氢能受到关注,您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如何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

赵祥模:我个人认为,智能汽车未来的发展将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一是完全的自动化。目前L1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基本上在出厂中得到了普及,L2-L3级别的部分和有条件自动化功能开始在中高档品牌轿车中得到前装,L4级别的高度自动化功能则在港口、物流园区、无人矿区得到商业化应用,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和未知复杂场景的逐一攻克,具有完全自动化功能的智能汽车时代必将到来,那时无人驾驶将完全代替人类驾驶员,执行所有驾驶任务。

二是绿色化。随着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增强,未来智能汽车将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通过风能、太阳能、氢能转化的电能来驱动汽车,实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近年来这方面的技术一直在持续进步,商业化的步伐越来越近。

三是共享化。智能汽车还将进一步推动共享出行和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减少私人车辆的拥有量,提高交通工具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四是车路协同。智能汽车的大规模普及将带来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行管理、客货运输模式等诸多领域的变革。未来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将通过先进的车联网技术实现高度协同,在交通安全、效率、环保方面获得更大效益。

在加快智能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还需继续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扶持力度,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鼓励汽车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智能汽车技术研发的投入。还可推动城市级智能汽车示范区的建设,为智能汽车的测试和应用提供便利条件。

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汽车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共同制定统一的智能汽车技术和应用标准体系,加快智能汽车大规模普及的商业化进程。

当前,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记者 刘慧)

原文链接:https://www.cet.com.cn/wzsy/ycxw/10023435.shtml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联系邮箱:jdxcb@xauat.edu.cn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