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西安日报》为古建筑注入“隐形钢筋”
编辑:笃实新闻网      发表时间:[2024-04-02]       阅读:

《西安日报》2024年4月2日 第4版

随着传统建筑保护形式从早期的抢救性保护发展成为预防性保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古建筑保护与传承创新团队不断瞄准新领域开展攻坚,以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技术为古建筑保护和传承赋能,为更多古建筑注入强有力的“隐形钢筋”,使其历久弥坚。

近日,为全面提升钟鼓楼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水平、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薛建阳教授被聘为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古建筑保护专家,并与博物馆签订了馆校共建“古建筑保护与传承实践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古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保护好。”薛建阳介绍,多年来团队围绕中国古建筑的残损调查、安全性评定、维修加固和性能提升等持续深耕,尤其是运用现代试验技术及理论对我国古建筑的结构特性、结构演化过程及抗震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多角度揭示了古建筑的抗震机理,建立了古建筑抗震分析理论与鉴定加固方法,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2017年,薛建阳教授团队对山西应县木塔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残损调查,团队建立木塔三维数据库和残损信息库,使得木塔拥有了一份详细的“健康档案”,为现状信息永续留存、残损发展预测以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了重要资料。团队还开展了西安钟楼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掌握了钟楼在遭遇不同强度地震时的动力响应。此外,对钟楼重要构件的残损现状进行了系统检测与监测,对其健康与安全状况进行科学评估。相关成果还应用于韩城城隍庙等文物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和加固保护工程中。

团队将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引入到古建筑保护领域,实现对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如基于云服务器监测系统框架,研发数字化古建筑监测预警云平台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古建筑保护项目需求随时调取和填充数据,实现古建筑结构健康状况智能化评估与预警,为我国古建筑预防性保护的全面落实提供可靠技术和设备支持。

未来,团队将研发基于智能算法的古建筑材料、构件、节点和子结构的无损检测技术,构建古建筑木结构的数字化监测与运维平台,并引入先进材料对古建筑传统修缮工艺更新升级,提出基于性能提升的高效自复位增强技术与加固设计方法等,通过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推动中国古建筑的传承与发展。(记者 任娜 通讯员 王俊)

原文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newxarb/pc/html/202404/02/node_04.html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联系邮箱:jdxcb@xauat.edu.cn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