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在西北的五十五年
编辑: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6-05-24]       阅读:

钱鸿缙(口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在西北奋斗一晃已五十五年。五十五年的时光,对于人类历史长河来说,只是一瞬间,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就不算短暂,这段难忘而宝贵的时光是我为西北的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奋力拼搏的五十五年;这段风雨沧桑的奋斗历程,也记载了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为西北的经济建设和为学科的繁荣与发展而进行的追求和业绩,是不断发展和进取的五十五年,是做出积极贡献的五十五年。回首往事,值得纪念的一段情感,温馨浸润着我的心。

往事追梦,我的内心无限感慨。我有幸生活和服务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耳闻目睹我们的祖国从被压迫、被侵略的悲惨境况进入一个和平崛起的时期,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以后轰轰烈烈的祖国建设和接踵发生的各种政治运动,中华民族已经从贫穷落后发展到正在进行伟大的复兴,逐步走向强盛的中华民族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尊敬。我很高兴能够在各个时期为这个伟大的变革贡献一份力量。我能力有限,贡献微薄。但我为自己能够参与这个伟大的事业而感到十分欣慰。

报效祖国的思想情感是我一生中追求的崇高愿望。1949年响应祖国的号召,毅然回国参加祖国的经济建设,当时,也是学成归来的第一批留美学生。1950年2月,主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西北工作,应聘到原西北工学院,任土木系副教授,讲授土力学、基础工程和结构力学等课程。为了尽快报效祖国,我与爱人在新婚后第五天就举家西迁,踏上了从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到西北陕西咸阳的征途,我爱人是第一次离开繁华的大都市并辞去了在上海很好的工作来到当时还处于荒凉而闭塞的古城咸阳,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居处没有自来水和电,四周邻居又住得比较分散,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寂寞、孤独伴随恐惧不断地袭扰着,但是,她为了全心全意支持我报效祖国的决心,不仅没有动摇在西北生活的勇气,而且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硬咬着牙挺了过来,为我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时间一心扑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当时,学校教学参考书籍非常缺少,教学印刷设施又非常简陋。我在为土木系和水利系三、四年级等四个班上课,周学时在16个小时左右,教学任务繁重的同时,还抓紧时间亲自刻写蜡纸,印成讲义,作为辅助教材提供给学生参考。以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夯实学习基础。此外,作为老师,我处处以身作则,言行合一,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对待学生,我力求诚恳关切,毫发无伪,语语出自肺腑。由于热爱教育、悉心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术孜孜以求和责任感,同年8月,学院根据我的教学和学术水平以及对学科的贡献,提升我为教授,成为当时学院内最年轻的教授。我也以仅7年的时间完成高校教师四个职称即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全部历程。1951年后,我又陆续被原西北农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五十五年来,敬业重教,一直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栋梁之材,可谓桃李满天下。同时,也把自己的满腔激情贡献给了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及土动力学事业研究工作。

1952年开始编著土力学、基础工程学等教材,共约三百万字。其中《基础工程学》是原高教部首批油印出版的交流讲义教材。1954年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土木类各专业有关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统一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并任审订小组代组长。1958年倡议将工程地质学及地基与基础两门课程合并,经原高教部认可纳入工民建专业统一教学计划,并主编了相应的教材。1959年受原建工部工程结构教材编审委员会之托,组织编著了给排水专业《地基与基础》及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工程地质及地基与基础》两本全国通用教材,但因十年动乱,未能出版。以后,陆续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基础工程手册》、《地基与基础》(第一、二、三版)、《湿陷性黄土地基》(获1998年陕西省高等院校科技研究成果一等奖及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氢氧化纳溶液(碱液)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规范CECS68-94》等12部著译;并审订出版了《黄土力学及工程》、《地基处理手册》(第一、二版)、《土与基础的振动》等书。其中有不少书很畅销,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很多学者在其著作和论文中引用,在教学、科研和工程领域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影响很大。

长期以来从事湿陷性黄土地基及土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先后负责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规律”、原冶金工业部“黄土地基自重湿陷敏感性及地基处理”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氢氧化钠溶液(碱液)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技术规程”等科研项目,前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区域性土工程问题”、“中国的黄土及其工程问题”(以上为两次国际会议特邀报告,英文)、“关中地区黄土的湿陷变形”、“河津黄土地基湿陷变形试验研究”、“湿陷性黄土”(会议综合报告)、“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英文)、“饱和黄土碎石桩地基沉降计算”、“碎石桩地基的性状”(英文)、“振冲碎石桩承载力计算的若干途径”、“碱液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等三十余篇论文。

湿陷性黄土地基及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组织的认可,被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推选为湿陷性土专门委员会主席,这是五十年来中国学者第一次在国际权威学术团体中担任领导职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为中国争得了荣誉。并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撰著条目。

从50年代开始,四十多次应邀为地区、生产、科研及教学单位做学术专题报告,影响面都很大。比如,1954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西安分会成立时,我应邀在大会上做了“大孔性土地基”的专题报告,较系统地介绍了前苏联当时在这方面的成就、经验和现行技术规程,对当时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多次组织了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组织比较有影响的会议有:1)负责组织了区域性土工程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1988.8,北京),并应邀在大会上做了“中国的黄土及其工程问题”大会专题报告;2)负责组织了第十二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大会湿陷性土讨论会(1989.8,巴西里约热内卢),并向大会提交了“湿陷性土专门委员会工作报告”,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度。多次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参加比较有影响的会议有:1)参加了第八届亚洲地区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1987.7,日本京都),并应邀在大会上做了“区域性土的问题”大会主题报告,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被邀在国际相应的学术会议上做主题报告或特邀报告,意义重大;3)参加了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1994.10,北京),并应邀在大会上做了“关中、河津地区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的野外试验研究”和“碱液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两个专题报告;4)参加了有问题土的国际研讨会(1998.8,日本仙居),并被选为会议顾问之一。活跃的国际学术交流,不仅提高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和知名度,而且可以加快提高中国各学科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六十多次主持或参加了省、部等级各种鉴定会、审查会、论证会、评审会、咨询会以及各高等院校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五十五年来,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及土动力学教学和科研领域里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被国内外多个权威学术组织推选担任重要职务。先后担任了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湿陷性土专门委员会主席,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理事、顾问,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冶金建筑学会理事、名誉理事,中国深基础工程协会荣誉理事,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顾问,陕西省工程勘察协会顾问,陕西省黄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西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等。

光阴似箭,55年的历程,已在弹指之间消逝。现在,我虽然已进入耄耋之年,双目视力极差,右眼已失明,看书写字都很困难,但愿在有生之年,在学科发展上,要很好培养青年一代,要为他们开辟道路,要开辟新的更为前沿的研究领域;要继续在各个方面为祖国的建设、为学科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我力所能及的工作,尽一份微薄的力量,不辜负在西北工作了一辈子。

我1956年来到建大,经历了半个世纪,我的教学和科研都是在建大进行的,我非常感谢建大党组织各个时期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以及为我创造很好的工作条件。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我感谢许多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和学生,也感谢我爱人的理解和支持。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联系邮箱:jdxcb@xauat.edu.cn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