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钢结构事业的开拓者
编辑: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6-05-24]       阅读:

何保康

 

二十世纪40年代的中国,硝烟弥漫,动荡不安。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定留在生他养他的祖国大陆,而不随同父母举家迁移到海外,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对中国的钢结构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就是我国著名的钢结构专家陈绍蕃教授。

陈绍蕃教授从事土木工程事业迄今为止已经整整60年了。作为现代国内研究钢结构最早的元老之一,他在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并不断推动着我国钢结构事业的发展。陈绍蕃教授在钢结构领域中渊博的学术造诣,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平易近人、为人师表的风范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赢得了中国及国际土木工程界同行专家的尊重,他是中国钢结构事业的开拓者,为中国的钢结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绍蕃教授于1919年2月2日出生在北京市,原籍浙江省海县,1940年毕业于上海中法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并获学士学位,1943年于重庆中央大学研究院结构工程学部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在四川綦江导淮委员会从事水工结构设计工作。1943~1945年,在重庆中国桥梁公司从事桥梁工程设计。1945~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西北铁路公司实习桥梁工程。1946~1949年,在上海中国桥梁公司任副工程师,从事铁路桥梁的设计和修复工作。1949~1950年,任上海铁路局副工程师。1950年,应聘到东北工学院(前身为沈阳工学院)任副教授和教授并开始从事钢结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6年,随东北工学院土木建筑系迁校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身为西安建筑工程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任教授。1981年,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实行新的学位制度,同年他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陈教授还兼任过原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通讯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名誉教授和烟台大学兼职教授。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理事(一、二届)、理事(三届),钢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一、二届)、荣誉理事(三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专家组成员,全国钢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轻型钢结构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金属学会荣誉会员,陕西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同盟候补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委员。

陈绍蕃教授早年在美国进行为期一年的桥梁工程实习,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大量的国外钢结构工程实例,尤其是钢桥工程,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那时候开始,他对钢结构萌发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也与钢结构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美国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和收集了大量有关钢结构的科研论文和书籍。这些科研资料对他回国后从事钢结构事业起了良好的作用。陈绍蕃教授生性好静,能够静心读书和从事科研工作,于是在1950年应聘到高等学校任职,从此开始了他半个多世纪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从事钢结构教学与研究的生涯。

陈绍蕃教授在国内钢结构的学术领域尤其是在钢结构设计规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4年,由中国自行编制出版的第一部《钢结构设计规范》(TJ17-74),就凝聚了陈绍蕃教授的不少心血。为了这本中国第一部《钢结构设计规范》,他亲自进行试验研究,积累第一手的科学数据。在编制过程中,他发现了当时规范编制主要参考的蓝版(原苏联《钢结构设计规范》)在分析压弯构件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性过程中,对单轴对称构件的计算规定不符合实际,于是他做出了相应的纠正。此后的20多年间,该规范历经了两次修订,于1988年修订为国家标准GBJ17-88到2003年再次修订为国家标准GB50017,陈绍蕃教授每次都是该规范修订的主要参与者,并且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新规定,还对旧条文的不合理之处加以修正。例如,在最新修订的GB50017中,他通过理论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T形截面压杆腹板考虑翼缘对它的约束影响后,可以放宽腹板高厚比限值的观点,后经试验验证,陈教授提出的这一论点是正确的,并被该规范采纳列入正式条文。这一条文的制定,将对我国正在推广的H型钢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陈绍蕃教授还是我国第一部《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和《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设计规程》(CECS102:98和CECS102:2002)的主要编制人之一。为了使这几本设计规程的编制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他查阅了世界各国的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设计规定。

陈绍蕃教授几十年的科研和教学成果不仅成为制定各项相关钢结构设计规范条款的依据,而且也为他多年来培养我国钢结构后备力量、著书立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参与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统编的《钢结构》(大学本科通用教材)。他为研究生教学编写的《钢结构设计原理》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并入选国家100本研究生优秀教材;该书又是国内惟一论述钢结构性能和设计原理方面的专著,在广度和深度等许多方面超过国外同类书籍,对提高钢结构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印刷。陈教授于1988年主编的《钢结构》本科教材被建设部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长期以来成为全国众多大学钢结构课程的首选教材,其印数始终保持全国钢结构教材之冠。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陈教授今年又主编了两卷本的新教材,无论在体系和内容上都有革新,被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五’规划教材”。他的另一本专著《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也深受工程界的欢迎和好评。

陈绍蕃教授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钢结构事业,他的专业基础扎实,思维灵活,能敏锐地发现钢结构工程中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钢结构的稳定性是钢结构构件设计的关键问题。世界上多次发生钢结构工程的倒塌事故,它们多半是由于钢结构构件稳定性不足造成的。为此。陈教授长期以来对钢结构稳定性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不仅研究双轴对称截面构件的稳定性,也研究单轴对称截面构件的稳定性;他深入分析了受压钢构件弯矩平面内、外的整体稳定性,也分析了截面板件局部稳定性问题。陈教授认为:从事钢结构工程的人员对保证钢结构稳定的重要性应有充分认识,同时对影响钢结构失稳的各种因素应有明确的概念。他的研究课题如轴压杆和压弯构件的弯扭屈曲,厚壁柱的残余应力和稳定性能,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支撑设计,板件相关屈曲和屈曲后的强度利用等,都和钢结构稳定性能有关。他十分重视试验研究,很多推理计算后的结论,他都要进行试验验证。他的多项有关钢结构构件稳定性方面的科研成果被相关规范、规程所采用。他在国内外发表的百余篇论文和出版的多本著作大部分都是论及钢结构构件稳定性问题的。

他曾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设计对策”。他在钢结构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如1992年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获陕西省科技协会科技精英称号,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由于他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做出了优异成绩,他于1978年被评为冶金工业部劳动模范,1985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1986年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陈绍蕃教授是一位享有很高国际知名度的学者,他在钢结构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学术水平得到国际学术界和组织的认可。陈教授多次被国际钢结构学术会议推举为会议科学委员会成员。他还被多种国际钢结构学术杂志如《结构工程进展》邀请为评委。他是1992年在美国出版的国际钢结构稳定性能巨著《金属结构稳定——世界观点》的中国区协调人。陈绍蕃教授是在美国1944年成立的国际权威性学术组织——结构稳定研究学会(SSRC)中惟一的一位终身会员。在国外出版并发行的国际性学报《结构工程进展》(英文)曾经用两页篇幅介绍他的事迹。他还应香港土木界的邀请,去香港做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学术讲座。

陈绍蕃教授能享有这样的盛誉与他精深的学术造诣是分不开的。他在1980年代表我国专家团成员参加了“国际标准组织167技术委员会”编写的《钢结构材料与设计》国际标准讨论会,并在会上发现国际标准草案中关于绕弱轴受弯的压杆在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计算采用等同于轴心压杆计算方法的明显错误。实际上,由于存在压力偏心或弯矩效应,在弯矩作用平面外失稳总是伴随扭转变形的,应按弯扭失稳模式计算。他的观点得到了与会国际专家的肯定,从而修改了原国际标准该项条款的错误。他综合研究生科研成果用英文撰写的支撑设计论文,被美国《钢结构设计规范》(AISC-LRFD-1999)列为参考文献。

陈绍蕃教授精通法语和英语,并能阅读俄文和德文的技术资料。他在国内外的重要期刊(国内的如《土木工程学报》、《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工程力学》、《钢结构》等,国外的如《英国钢结构研究学报》、《法国钢结构杂志》、《新加坡钢结构杂志》、《美国结构稳定研究会技术年会论文集》和《太平洋结构会议讨论文集》等)发表了大量学术文章。这些论文均对钢结构领域中某一方面有实质性突破或有重大改进,每篇文章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或若干个规范上没有解决的或人们认识不清的问题,绝非泛泛而谈,这一点是值得广大科研工作者学习的。陈教授治学非常严谨,在钢结构工程界有很高的声望,这种声望是深入人心的。他的同行们在研究中遇到不敢肯定的地方,在陈绍蕃教授那里总会得到满意的答案。在它们心中,陈教授懂得多、理解得透彻,因此尊重是由衷的。

尽管在工程界有巨大影响,但是陈绍蕃教授最大的成就恐怕还是作为一名教师。他擅长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他在学术研究上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但同时他对年轻学生在学术上取得的成绩与进步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每当学生和年轻工程技术人员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十分耐心并深入浅出地给予解答。他经常为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审阅论文。在评审中,他总是那么认真,甚至对论文中的标点符号、错字漏句都一一提出,有时为了弄清楚论文中提出的论点,他还到图书馆查阅论文中提到的参考文献。陈教授这种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使曾受教于他的年轻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深受感动,他这种言传身教的科研态度深深地烙在年轻学者的心上,成为一批年轻学者在他们今后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的一种无形精神财富和力量。陈教授是我国高校中结构工程专业房屋钢结构研究方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许多弟子也先后成为博士生导师。

陈教授一直到1999年还在进行博士生的教育工作,并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生导师的称号。陈老先生现已84高龄,但他仍时刻关注着世界钢结构的最新进展,经常查阅学术资料,并不断著书立说,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先生80岁开始学习计算机,并很快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且还利用因特网来加强与国际间的联系,通过网络来收发信息、传输照片。陈教授虽已是80多岁的高龄,但每天仍坚持工作学习6小时左右,这种孜孜以求、活到老学到老和对钢结构事业的敬业精神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与楷模。

陈绍蕃教授性格平和,淡泊名利,一生获得了很多赞誉,多次获劳动模范称号以及各种荣誉证书,科研成果也屡屡获奖,但是在取得了如此巨大成绩之后却谦虚地说:“钢结构涉及面很广,我用大半生精力也只是对它的基本性能有所领会。”陈教授为人坦荡,温文儒雅,业余爱好音乐艺术、人文地理。他和夫人钱宇新女士几十年伉俪情深,互相搀扶着走过校园的情景更是感人至深。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联系邮箱:jdxcb@xauat.edu.cn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