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刘西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韧性城市、工程结构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现任我校交叉创新研究院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安市城市安全与韧性国际合作基地负责人。
我于2004年考入建大土木工程专业学习,2008年又在本校攻读了硕士研究生。2011年硕士毕业后到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以师资博士后身份入职建大,进行工程耐久性相关的研究。2019年12月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开始韧性城市方面的研究。
建大“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校风深深地影响了我。赴美交流研究时,我面临选择学校的问题。有同学建议我选择纽约、洛杉矶等位于美国东西海岸、经济相对繁荣的城市,既能够体验美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也相对便利一些。但是,我觉得赴美交流是珍贵的学习机会,应当以有益研究最为优先,要能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于是我根据自身研究方向,选择了地处中西部的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这所大学位于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市,距丹佛市有一个半小时车程,拥有全球首屈一指的“韧性城市”研究机构。
“韧性城市”一词最早源于生态学概念,后来被引入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是指城市能够像弹簧一样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再次恢复过来,这与我的博士研究方向具有很大的契合度。科罗拉多大学坐拥着当时极为先进的研究机构——美国国家韧性城市研究中心,汇聚了一支世界前沿的研究团队,其中包括一位美国工程院院士。优越的科研条件使我得以接触到韧性城市方面最为前沿的研究成果,为我回国后从事韧性城市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美国研究的过程中,我牢记建大老师的叮咛和嘱托,时刻不忘勤勉尽责、严谨务实的工作要求,将先进的学习成果带回母校,服务于我国的韧性城市建设。
回国后,我致力于以学科交叉的形式探索韧性城市发展方向。2021年,我校成立了交叉创新研究院,2022年我受聘担任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院联合我校城规、土木、建科、信控和生态专业,以土建等优势专业为主,汇聚学校各专业的研究方向进行交叉创新,致力于发展具有科学防灾、韧性恢复的未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研究院针对我国本土问题,立足西北,面向“两高一疆、一河一城”地区,结合不同地区的灾种和情况,与国际上相关的专家开展交流合作。
目前,研究院在做城市防洪韧性相关的研究,促使我锚定这个研究方向的原因是“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灾害对当时郑州市的城市功能产生了极大的破坏,造成了列车停运、路段积水、通讯中断、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我意识到研究对策应当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要关注城市防洪韧性方面的不足,提高城市防洪韧性,通过提高城市自身韧性调节能力持续抵御洪涝灾害,减少灾害传播。于是,我们通过与政府、气象局、城市规划等部门合作,在西安市灞桥区设立试点,通过测量城市基础数据,在当地的低洼区域和桥涵位置进行水流监测,构建城市洪涝灾害模拟平台,开展城市尺度的研究,帮助当地提升汛期的防洪韧性。在学科交叉的探索中,还有学生提出通过监测灾后通讯的受损情况来间接反映受灾情况。我们也发掘自己学科的擅长点,比如设计新型建筑,通过数值模拟开发算法,把它们应用到韧性城市的研究中,这些新技术为各传统学科提供了转型路径。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秉持“为人诚实、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的建大作风,踏实研究,深耕细作,稳步前行,拓展韧性城市研究新方向。我们计划在陕西省开展典型城市示范工程,为提升城市安全与韧性提供技术指导,争取为人民建立一个稳定宜居的家园,为国家的韧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既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勤勉、务实”品格的教育,努力培养出“脊梁式”的国家技术人才,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本文由学生记者惠奕铭、贠八虎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来源:《西安建大报》
原文链接:https://xajdb.joyhua.cn/xajdb/20241126/html/content_20241126004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