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首页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营建高雅诗意校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诗为媒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编辑:宣传部      发表时间:[2011-09-22]       阅读:

“君不见,和平城阙外,雁塔通衢东,建大花红春正浓”、煦煦暖风梳新柳,翩翩归燕浣云裳。浩浩春意满建大,泱泱诗情赋华章”、“春天,满心如诗。不必去羡慕,水中月镜中花。人间自有更绝对的美丽”、“ 披晖露水落,戴夜炊烟摇。暖英独烂漫,寒梅自妖娆。陶公与浊酒,九土莫想邀。亦爱丘山美,浮尘去几朝?”……这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诗篇。

西安建大校园所在地,在唐代谓之“亲仁坊”。在我国诗歌艺术发展的巅峰期,以大文学家柳宗元为代表的一批文坛大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居住。自那时起,这里便孕育诞生了不计其数的瑰丽诗章。今日,虽时过境迁,斯人远去,然诗风传承,文脉相续,通过学校诗歌会活动所搭建的载体,读诗写诗、诵诗咏诗已在师生员工中蔚然成风。今天的建大校园,因诗歌的浸润而更富魅力,莘莘学子在浓郁的“文化养成”氛围里润泽心灵,诗意栖居。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能。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积极启动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并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的奠基性工程,从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平台载体、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和建设。“文化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创设载体,营造氛围,加强人文及艺术教育,实现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自2008年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诗为媒,已在全校范围开展了两届“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活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从白发老人到天真孩童,从小学生到研究生,从院系师生到机关、产业、后勤干部职工,大家热情高涨,踊跃参与,积极创作,深情朗诵,畅谈诗歌文化,畅享诗歌之美,一首首充满创意富有激情的诗歌应运而生,汇聚成沉甸甸的诗集。诗歌会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文化建设工程实现了在全员参与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文化品牌的重大突破。

一、传承民族文化,浓郁育人氛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的工作目标与思路

 活动起缘:“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任务。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中,诗歌作为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是浓缩着文史哲艺的通识宝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最典型、最集中的体现。而诗歌教育(诗歌鉴赏、诗歌创作、诗歌熏陶等)又以其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资源丰富等特点和启智、养德、修身等作用成为历代开展人文教育和社会教化的重要形式。高等学校以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为重要职能,知识分子聚集,文化设施完善,开展诗歌文化教育责无旁贷,且条件得天独厚。基于这样的认识,2008年和201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诗为媒,在春天这个诗意萌发的季节,因势利导,搭建平台,组织倡导全体师生员工“与诗相约”,以此不断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营造高雅的校园人文环境和浓厚的育人氛围。

活动目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履行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使命,以诗歌鉴赏、创作和诗歌朗诵为主要形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更好地陶冶师生情操,建设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活动主题:诗歌作品突出原创性,凡录时代风云之流转,记学校翻天覆地之变化,赞学校办学育人之成就,颂师生呕心沥血之精神,抒个人奋斗成长之感悟,展人类本真美好之情感,内容积极向上之诗作,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形式皆可参赛。活动参与范围为全校在职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本科生、研究生、附中、附小学生。

二、诗情人人有,春风催更生:“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活动的实施方法与过程

我校“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活动自200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迄今为止已举办两届。活动总体上分为宣传普及与诗歌创作、作品初评和朗诵比赛选拔、作品总评及诗歌朗诵总决赛、诗歌会总汇演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宣传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诗歌创作,开展诗歌鉴赏与诗歌创作培训,开展诗歌创作。第二阶段为创作和初评阶段。由各分党委(党总支)、各院(系)分别举办诗歌创作作品评选和诗歌朗诵比赛,并向学校推荐优秀原创诗歌作品和优秀朗诵表演作品。第三阶段开展优秀原创诗歌作品总评和诗歌朗诵总决赛。第四阶段进行学校诗歌会总汇演并表彰优秀作品。各阶段任务分工明确,环环相扣,逐步深化。

(一)搭建平台,创设载体,阳春三月吹响诗歌“集结号”

“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活动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了确保取得实效,学校专门成立诗歌会活动领导小组,组建活动办公室,设立专项经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徐德龙亲自担任组长并带头开展诗歌鉴赏与创作。诗歌会活动办公室负责对全校各单位开展诗歌会活动进行指导协调与督促检查,并邀请学校文学院中文系专家教授作为全校师生进行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指导教师。全校各单位也都有专人负责本单位诗歌会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各分党委(党总支)、各院(系)根据学校诗歌会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积极宣传动员本单位广大师生参与诗歌创作和朗诵,为师生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校园中最为活跃群体——青年大学生,学校特别加大了宣传动员力度,自下而上,从班级、宿舍开始选拔,鼓励全员参与,倡导人人创作。党委宣传部、校工会、校团委等部门还紧紧抓住学校文学社团和文学骨干队伍、诗歌爱好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对其进行深度培训,为多出原创作品,多出优秀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受经典魅力,领略诗情风范,诗歌鉴赏与创作互动

为了让广大师生更加专业地赏诗、咏诗和写诗,更加深刻地感受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学校专门制定培训计划,先后邀请知名诗评家、诗人沈奇,男高音歌唱家、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晓农,陕西省人民广播电台资深主播海茵,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卫平等知名诗人和专家学者,为师生开设《现代诗与现代人》、《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现代诗鉴赏与创作》、《诗歌朗诵艺术》、《诗歌吟唱艺术》等高水平讲座,累计受益师生10000余人次。特别是在谈到诗歌创作时,专家们不只把条条框框的创作规则传授给师生,更注重帮助师生从诗歌的内容和深度上去品位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意境,并与师生现场交流创作心得,让师生深受启发和鼓舞。

鉴于诗歌鉴赏、创作和朗诵活动只是开展诗歌艺术教育的一种相对集中的短期形式,开展诗歌会活动最终需要形成提高师生文化素质的长效机制。为此,学校还专门为各院(系)资料室选购、补充了《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中国诗歌经典鉴赏》、《历代诗词名句鉴赏》等书籍,供师生课余阅读和学习参考,逐步将师生在活动中焕发出的诗歌热情转化为长期的自觉追求。同时,考虑到中国诗歌艺术始终与丰富多彩、成就斐然的书法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学校还以校史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和大学生书画节等为依托,专门举办了历代诗词书画展览,既丰富了活动内涵,拓宽了教育面,有效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两届诗歌会活动成果丰硕

两届诗歌会活动中,全校各机关处室、各教研室、党支部、每个学生宿舍都向所在的基层单位报送了原创和朗诵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两届诗歌会共涌现出诗歌原创作品5000余篇。这些作品,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不论水平如何,都是来自师生心灵深处的歌声和灵动。诗歌鉴赏、诗歌创作与诗歌诵读,使师生心中的诗情、诗意、诗心、诗性得到勃发、壮大,对现实的直观体验得到升华,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刻,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也得以提升。

在各院系、机关党委、离退休办等评选(比赛)推荐的基础上,学校分别举行了在职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大学生(研究生)、附中附小学生等四个组别的诗歌原创作品和朗诵节目总决赛。据统计,两届诗歌会中,各分党委(党总支)、院(系)向学校诗歌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的教工原创参赛作品633篇,学生原创参赛作品664篇;教工诗歌朗诵参赛节目79个,学生诗歌朗诵节目83个。在各院(系)评选推荐的基础上,党委宣传部协同有关单位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严格评选,共评选出学校教职工(学生)优秀原创诗歌作品一等奖55篇、二等奖84篇、三等奖149篇;教职工(学生)优秀诗歌朗诵作品(节目)一等奖13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48个、优秀奖68个。目前,两届诗歌会的优秀诗作已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以《春天,我与诗相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校园诗歌作品选》为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朗诵豪情激奋,诗作文采飞扬,诗歌会总汇演集将活动推向高潮

为了表彰优秀、总结经验、展示成果,2008年10月和2010年12月,学校精心策划、成功举办了“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总汇演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永茂、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桂中岳、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省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田民正、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副处长许文学、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李星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先后出席活动,为获奖作者颁奖,并高度赞赏我校以诗为媒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两届总汇演活动分别以“家、校、国”和“风、雅、颂”为主题,集中体现了诗歌会活动鲜明的文化特色,也鲜明地传达出了学校对青年学子的引导意图,让全校师生与诗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晚会上,著名朗诵艺术家蒋瑞征、著名播音艺术家海茵等名家登台献艺,和在场的4000余名师生一起,同台演绎诗歌艺术盛典,共享诗歌艺术盛宴,将诗歌会活动推向了高潮,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全校师生员工高度评价,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副会长杨青云观看演出后激动不已,即兴赋诗:“绿绿暖风拂校园,悠悠清韵上云端。鲲鹏长啸春光里,已把诗情写满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2008年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作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省“中华文明赞”诗词歌赋朗诵比赛中,我校推荐的4件作品分获一等奖2项(全省一等奖共8项);二等奖2项。2009年,在全省“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朗诵活动评选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其中4篇作品荣获一等奖,9项作品分获二等奖、三等奖,获奖数量与级别均名列全省第一。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在各地市、各高校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2009年4月,中国2008年度十佳诗人评选活动在我校举行,前来参加活动的著名诗人舒婷为我校浓厚的诗歌文化氛围所感染,欣然提笔写下“诗意校园”。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活动的收获与体会

(一)坚守大学文化传承使命,不断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我国四书之一的《大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专业教育相比,人格、道德、文化、艺术等人文教养在大学教育里更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人文教育,根本上源于大学对其文化传承使命的切实履行与担当。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学校在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的同时,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第二课堂教育。在西安这座独一无二的诗城里,诗歌理所当然成为大学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抓住中国传统诗教和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的融通性,将文化传承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组织师生员工读诗、赏诗、作诗、咏诗,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审美教育、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及学校倡导与师生积极参与的有机统一。我国优秀诗歌作品中所蕴含的忧患意识、悲悯情怀等人文精神,让师生接收心灵洗礼的同时,更加明确了高等教育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2、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三贴近”,发挥师生主体作用

师生有效参与和普遍受益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落脚点。诗歌来源于生活,更应贴近生活、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离开师生这一主体的自觉主动参与,诗歌会等思想文化活动只能是组织者一厢情愿的“镜中月”,“水中花”。诗歌的特质决定了它更加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和参与。我校“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活动一开始就凸显师生主体性。作为组织主体,学校更多的是为师生开展诗歌鉴赏、创作与朗诵创造条件,创设平台。诗歌会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诗的品味欣赏和讨论切磋,不仅充分挖掘了师生潜能,赋予师生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有效调动了校园文化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自觉地在民族文化里汲取营养、完善自我,必将使全校师生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3、坚持植根办学传统凸显特色,服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

大学办学传统本身赋予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鲜明的特色。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植根于办学办学传统、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积淀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类系科,具有11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50余年的并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将建筑科学之美与文化艺术之美相互融合,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是我校“文化建设工程”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两届诗歌会活动的成功举办,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和诗歌这两个看似迥然不同的领域的共通之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今天,时代更需要高校培养专业技术特长和人文素养兼备的全面发展人才。顺应这一趋势,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和浓郁的育人氛围,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学校党政研究决定,从200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春天,我与诗相约”诗歌会活动。

 

以上是我校诗歌会活动的基本做法、成效和体会。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内在要求而言,我校诗歌会活动也只是开了个好头,随着学校“文化建设工程”的推进,还有大量新的领域等待我们去开拓,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也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去坚持和完善。正如校长徐德龙院士在诗歌会总汇演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如今的建大校园,已经蔚然成为文化的百花园。可是,我深知我们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欣逢盛世,有幸生活在长满诗歌的大雁塔下,有幸工作学习在散发翰墨书香的大学校园,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迈出了从艺术角度看待科学、以诗歌之眼感悟生活的第一步……”

 

 

 

中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委员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年9月15日

 

版权所有: | All Right Reserved 201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雁塔校区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 联系邮箱:jdxcb@xauat.edu.cn | 陕ICP备05001615 V8.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