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 年 5 月 10 日 - 2017 年 6 月 10 日
地点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校 史 馆
中国铜镜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传说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已经能够制作并使用铜镜。“镜,景也;景者,光也;金有光可照物,
谓之镜”。
举世闻名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就有女子对镜梳妆打扮的画面,是古人使用铜镜的生动描绘。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五代两宋
五代时期,由于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摧残,经济重心彻底南移,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繁荣发达,浙江的湖州和江西的饶州就逐渐发展成为两大铸镜中
心。本时期铜镜缺少艺术创造性,大多抄袭前期。
两宋时期的铜镜注重实用,不崇华侈,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带柄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花鸟鱼虫、人
物故事、山水楼阁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图案处理常采取隐起、阳线并用,以线的韵律、节奏来增强纹饰的起伏与重量,克服了因体薄而造成的
轻浮单调的感觉。宋代铜镜多产于湖州、抚州、成都等地。在冶铸方面。宋代铜镜的合金成分发生了变化,这带来了铜镜质地、色泽的变化。宋代铜镜大
部分为黄铜质,含锡量明显减少,而含铅量大增,此种合金成分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与宋并存的金政权私铸铜镜盛行,政府采取“括铜输器”,大定初年,规定每面铜镜可卖三百一十四文,实际上用四五十文小钱即可以铸造一面直径10里
面以上的铜镜,卖给官府即可以获利五倍,因此造成了民间私铸镜的泛滥。大定十一年,又规定“禁止私铸铜镜,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值之半。”即使
如此,仍可得铜钱价值的两倍多。金代流行的铜镜纹饰有双鱼、童子、人物故事、铭文等内容。
自两宋时期开始,铜镜日益进入寻常百姓家,汉唐时期那种不惜工本、追求华丽和艺术的官制铜镜自然无法为民间所效法,由于使用对象的扩大,铜镜纹
饰内容也逐渐多为市井文化。
明清
明清时期的铜镜在铸造中既有沿袭宋金时期传统的一面,也有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纹饰和新工艺,特别是在花纹铭文中,突出表现了当时的社心态和文化
气息。
在造型上与前代相比,除圆形镜仍占大多数外,菱花、葵花镜的比例明显下降,方形、带柄形镜增多,钟鼎炉瓶等器物造型的铜镜铸造更为普遍。纹饰
一方面沿袭了前代的龙纹、双鱼、人物故事等内容,还出现了科举、多子、福寿等吉祥内容的镜,包括吉祥图案与吉祥文字两种,如“状元及第”“五
子登科”“福寿双全”等内容。
整体来看,明清铜镜的铸造方法沿袭前代,而审美趣味更进一步趋同于市井文化品位。
图文来源:建大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