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单位 |
1 | 新时代加强高校机关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对策研究 | 尚 涛 |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
2 |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 樊晓丹 | 党委组织部 |
3 | 陕西高校网络舆情特征与青年引导策略研究 | 申 健 | 学生工作部(处) |
4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双刃剑”效应及实践路径研究 | 陈 政 | 学生工作部(处) |
5 | 分类培养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化路径研究 | 孙 琦 | 研究生工作部 |
6 | 建筑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研究 | 张 超 | 国有资产管理处 |
7 | 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 高 魁 | 建筑学院 |
8 | 基于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实施路径研究 | 周 琳 | 管理学院 |
9 | 新时代工科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体系研究 | 王 凯 | 机电工程学院 |
10 | “有金在冶”“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 | 赵福才 | 冶金工程学院 |
11 |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路径研究 | 顾 欣 |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
12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 周春芳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3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技术异化风险与韧性治理策略研究 | 李枚阳 | 资源工程学院 |
14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机制研究 | 陈章政 | 城市发展与现代交通学院 |
15 | “行走的思政课”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情境化构建与创新实践研究 | 郑 涛 | 安德学院 |
16 | 数智时代精神生活困境及其纾解研究 | 张 柯 | 高等教育研究所 |
17 | 数智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成逻辑及引导策略研究 | 平谨华 | 党委宣传部 |
18 |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贾玉凯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19 | 思政小课堂与思政大课堂融合引导青年就业价值取向的路径研究 | 邓博文 | 校团委 |
20 |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 辛 欣 |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21 | 数智时代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创新管理研究 | 薛章哲 |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22 | 高校志愿服务社区与社区治理融通路径探索与研究 | 李 虎 |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23 | 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建设典型模式研究 | 吴 刚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24 | AI“脑腐”效应下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异化与回归:基于人机协同的思政教育干预路径研究 | 吴静怡 | 管理学院 |
25 | 二级学院宣传育人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体系创新及实践路径研究 | 魏子明 | 机电工程学院 |
26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升的“专业赋能”路径研究 | 任延欢 | 机电工程学院 |
27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 康 彦 | 冶金工程学院 |
28 | 数智赋能新时代高校党员培养全周期评价体系研究 | 薛 彤 | 冶金工程学院 |
29 | 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数字素养面临挑战与突破路径研究 | 刘桐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0 | 文化主体性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 贺艳芬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1 |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提升的四维协同路径研究 | 范乐天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2 | 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 吕夏汀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3 | 基于制度保障功能的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优化研究 | 李 懿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4 | “人民城市”理念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叙事与路径探索 | 陈婉婉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5 | “两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研究 | 秦 蓁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6 |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 郭 霆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7 | 数智化时代高校“精准思政”的四维变革与实践优化路径研究 | 周宇浩 | 资源工程学院 |
38 | 网络社交圈层化视域下提升陕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 吉洪泽 | 公共管理学院 |
39 | 中国传统瓦作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 刘 楠 | 公共管理学院 |
40 | “大思政课”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育人机制建构研究 | 李 峰 | 体育学院 |
41 | “教育家精神”与“中华体育精神”融合引领体育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建设研究 | 马文博 | 体育学院 |
42 | 数智赋能理工高校“发展型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研究 | 裴 仪 | 城市发展与现代交通学院 |
43 | 人工智能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风险防控研究 | 华林炜 | 城市发展与现代交通学院 |
44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 张润华 | 城市发展与现代交通学院 |
45 |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发展培训体系的构建探索研究 | 李鹏程 | 教师发展研究院 |
46 | 美育铸魂,德育凝心——南山乐府合唱团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与价值建构 | 王 开 |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
47 |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 孟 欣 |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
48 | 数字视域下的档案文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 张 红 | 档案馆 |
49 | 高校档案工作深度融入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 卢 燕 | 档案馆 |
50 | 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档案工作服务“大思政”格局的体系构建与创新路径研究 | 陈 丹 | 档案馆 |
51 |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德育机制研究 | 郝纪超 | 附属学校 |
52 | 数智环境下高中思政课教师精准把握学情与个性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 李梦姣 | 附属中学 |